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明碁電通購併西門子手機廠失敗案的啟示:以財務預警模型探討明基電通(佳世達)購併西門子手機廠失敗案

明基電通購併西門子手機廠的失敗案例
明基電通(後改名為佳世達)在2005年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不到一年的時間即以失敗收局,雖時隔八年,對其傷害卻是始終未曾揮去的夢魘,不僅資金耗損嚴重,財務體質自此轉為高違約風險狀態,值得那些為擴張營業而採取併購策略的企業引以為鑑。
歷史上,不乏一些購併成功的經典案例,例如:大陸的聯想公司購併IBM電腦部門,使其市佔率快速提升全球第一,企業規模隨之壯大;也有些購併案雖不見成功,但也不致造成母體企業的損傷,例如:Google以125億美元購併了Motorola、Microsoft以72億美元購併了Nokia,主要是這些企業體夠龐大,財務實力夠雄厚,縱有些閃失,也足以承受併購的風險。
聯想公司購併案之所以成功,在於被併購對方是家設計能力與財務體質俱佳的企業,購併的結果帶來營運規模的擴大與獲利的增加,而明基購併案失敗在於購併的對象是家虧損累累的企業,在購併前,未有適當方法評估其合併後的財務風險,輕忽購併衍生的經營風險。
明基案例的啟示:在於購併前,先須合雙方財務八字,在財務評估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成功機會,或許大家不了解財務預警模型也可協助併購案的評估,就讓我們從明基電通的購併故事案談起:
2005年6月7日明基電通無預警宣佈併購德國西門子公司手機部門,並在2005年10月1日生效,明基西門子成為全球第四大的手機品牌;明基公司在併購前預估將虧損100億元,但在第一年便超乎預期,虧損達200億元,在併購滿一年的前一週,2006年9月28日,明基宣佈不再投資其德國手機子公司,並申請無力清償保護,以進入法定接管程序。
明基購併西門子後,手機部門虧損超過八億歐元,約合新台幣350億元,失敗主要關鍵在產品開發不順,西門子手機部門的巨額虧損,也遠超過明基最初的評估,加上雙方研發團隊出現衝突,使這場受世人高度關注的東西方公司併購案最終以破局收場。
明碁於2005年10月1日購併國際手機大廠西門子,以小併大,結果傷筋又折骨,時至今日,仍未恢復元氣,失敗案在於未充分財務評估,一步錯,滿盤皆輸。
如果時間倒退,在決定購併前,特別是小規模企業購併大規模企業,應先合雙方的財務八字,預做財務安全評估,唯有在健全財務基礎下,併購才有成功的機會;明基公司在2005年10月1日正式併購國際手機大廠西門子,在該年底即認列投資損益,由其發布的財務報表評估結果顯示:財務風險已由6.07%(安全等級)增至40.21%(警戒等級),代表其信用狀況已因購併案而惡化;依明基公司購併前預估虧損100億元,這個數字是在合併後的第二個財報,也就是2006Q1實現,而依本預警系統的運算結果,該季的財務風險値已達94.05%,屬高風險違約等級,如果事前有本系統的估計運算,即可預知購併將導致財務惡化,就不用付出這麼慘重的學習代價,該公司也不會陷入今日的經營困境。
誠如我們所言,財務預警模型也可用於購併的風險評估,善用有效分析工具,降低營運風險。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