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台北房地產泡沫了嗎?何時破滅?

87年時,我曾在交通銀行刊物”產業金融”發表了「台灣房地產的展望」,編輯者告知,這篇文章破例刊出,因為工業銀行不得從事房地產業務,恐招致民意機構關切的困擾,這篇文章刊出後,隨即被世華銀行內部刊物”世華銀行月刊”要求引載。發文至今,雖然時隔15年之久,但該篇文章對照今日房地產的趨勢及演變,仍有其參考價值。
基本上,對房屋的需求可分為二類型:一為自住型需求,另一為投資或投機需求。自住型房屋的需求,屬無自有屋族群,其購買能力受到所得、利率和財富的影響,而投資或投機需求則受到房屋預期報酬率的影響。
自民國60年來,台灣的房地產經歷了四次大漲期,第一、二次碰上兩次能源危機引起通貨膨脹,當時的基本放款利率很高,房屋價格還是大漲,可見房屋上漲受通膨預期,保值心理影響大,利率非關鍵因素,這也可從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金融泡沫破滅以來,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房價未受鼓舞仍處於低迷狀態,可得明證。
台灣房地產從93年起漲,政府雖有打房政策,房價迄今仍未有衰竭現象。根據營建署的統計,目前台北地區房價所得比約14.7倍,房貸支出占家庭月所得為48.8%,引發房地產是否泡沫化的議論。依據上一次(第三次)房地產高峰反轉的數據觀察,78年台北地區房價所得比在達到10.7倍後,泡沫破滅,兩相對照下,顯然當前購屋者的購屋能力已然下降,購屋的負擔更加沉重,房價當然是泡沫了。
台北地區房市既然已泡沫,房價是否會立即下跌?這倒也未必,因為國內貨幣供給仍屬寬鬆狀態,仍有通膨因素,房地產的投機動機仍然存在,俟寬鬆的貨幣現象消退,房地產的景氣才會見到反轉,而另一觀察指標就是當金融機構的不良放款率異常增加,正是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時候了。
「住」是人類的四大基本需求,住者有其屋,是政府施政者的目標,房價過度上漲,會使財富集向大量資產擁有者,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問題惡化,且購屋者的財務負擔過重會抑制消費需求,不利於經濟發展,更嚴重的是泡沫破滅後,金融機構承受龐大的呆帳風險,整個金融環境缺乏流動性資金,將導致經濟停滯。為避免這種最糟糕的情況出現,各國政府致力打房政策,抑制房價的過度上漲,但效果佳者鮮少,主要在於房屋投資報酬高,投機成本卻相對低廉。
筆者認為抑制房價宜從需求面著手,對於無自有屋者,政府可推出購屋優惠政策,助其購屋,對於已擁有房屋者,購買第二棟房屋,已超過其基本需求,則課以重稅,例如:購買第二棟屋者,課徵其成交價格20%的稅,購第三棟房屋者,課徵成交價格的30%的稅,以此類推,購第十棟房屋,課徵其成交價格100%的稅,購屋成本加重了,囤房炒房的意願降低,可抑制房價投機,並減輕經濟發展的不利風險,合理的房價既可幫無自有住屋者達成購屋的需求,社會也無需將資源耗置於空屋上,減少房地產過度開發所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一舉數得。(尊重智慧版權)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