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從仕欽違約案,再論償債能力的重要

2007年我受雇於一家本土的小型銀行,專職以財務模型來掃描所有上市、上櫃、興櫃、公開發行公司,以及任何可提出的財報作財務檢測,研判這些企業的財務體質(優質或地雷),據以提供業務單位貸放與貸後授信客戶信用變化的參考,並且列席放審會諮詢,提供申貸客戶違約風險的建言。
有一次審視了徵授信部門送來的仕欽公司借貸案件,觀其股東結構,華碩、仁寶等知名企業均名列其中,股東陣容堅強,依照徵授信5P原則,通過放審的機會高,但從財務模型驗出其財務體質卻是屬高風險的潛在「地雷股」,在擔心誤判之虞,打電話給昔日曾服務過的國內知名銀行審查部舊識和學富五車的區域中心財務審查主管討論此案,恰巧他們已實地拜訪該客戶,而且放審會也剛審查通過該案件(該公司同時向多家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咸認該企業財務沒問題,信用沒問題;不過,基於自1998年財務預警模型建立以來的長時期可靠實證經驗,高準確度的預測能力讓我深信財務數字會說話,故在本行的的放審會中,據理力陳,說明該企業財務體質不佳,違約風險高,所幸,放審會主席採信見解,拒絕該案件。2008年6月20日爆出該企業跳票的消息,我們因拒絕往來,躲過一劫,而對方銀行就沒那麼幸運了,報載有高達23億元的呆帳,損失慘重。
本案例的啟示,徵授信5P原則是很好的信用研判準則,但主觀判斷因素太多也會造成經驗豐富的徵審專業誤判,可見建立正確、客觀的財務分析系統,才能避開地雷浩劫,強化資產品質,是企業永續發展的根本。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